2007年8月13日,院重点学科—历史所思想史研究室邀请台湾元智大学中文系主任、中文研究所所长詹海云教授作学术报告。
詹海云教授曾任台湾清华大学和交通大学教授,专攻中国学术史和中国思想史。报告会上,詹教授作了《傅山〈荀子批注〉与〈荀子评注〉研究》和《从马一浮的名、字与号谈研究思想的一个新角度》两个主题发言。
傅山是明末清初一位很重要的思想家,有着多方面的学术成就,其生命经历也十分奇特,备受当时学者及近代学人的推崇。詹海云教授在报告中主要讨论了傅山的荀子研究作品及其使用版本、傅山《荀子批注》与《荀子评注》的内容以及傅山对荀子学的评价,其发现学界目前流行的傅山荀子学,有些看法是有点值得斟酌的地方;另外,傅山的《荀子批注》或《荀子评注》也存在一些问题,是我们研究傅山学术应该稍微留心的地方。
马一浮(1883─1967)为当代儒学重要革新学者。詹海云教授在报告中以马一浮的名、字、号的演变为切入点,以小见大,探微索隐,就马一浮一生所受儒与佛的影响及其心路历程,提出了颇有见地的看法。
(摄影:郑任钊) |